欢迎光临校园文学网

那些年我在政府里工作




1996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的热,扶贫办的吉普车把我和老张送到所略乡街上,扔下我们就回头了。这是我第一次下异地扶贫安置场,之前是我们局里一个姓杨的同志负责技术指导,96年后扶贫办领导指定我们这边由我来负责,我们局以前是隶属扶贫办的,现在虽然分出来了,但多多少少都要听一下老领导的。

从街上的一个角落钻出去,就是一片稻田,稻谷已开始转黄,路大约有一米宽,但田水浸泡,人畜走动,路面泥泞不堪,我们都穿着解放鞋,泥水已经灌到鞋子里,走起路来黏糊糊的,水多的话还刷刷地响,约一公里后趟过一条小溪,我们正好可以把鞋子里的泥洗净,上一个小坡,从一个屯子中间穿过,没有大路了,一眼望去,是一座高大的山坡,常年放养牛马,坡上水沟渔网般披挂,一大片土面寸草不生,红壤土咧着嘴狞笑着,没有具体的路,老张在前头带着,我跟着他的屁股,忽而左跳,忽而右跳,挂在身上的水壶乒乒乓乓地响,黄豆般大小的土粒哗啦啦地往下泄,卷起一小股一小股红色的尘雾。上爬百来米,右转,其实看不见路,一米多高的杂草灌木下看到一个洞,知道那是路了,这路应该很久很久都没人走了,夏季高温多雨,杂草生长迅速,把路盖住。我们往前挤,排开树木杂草,硬是走了几百米的盘坡,走到一条山脊,树木杂草少了,矮了,渐渐地,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丘,没有树木,只有匍匐在地上的杂草,杂草上有零零散散的牛马粪便,沟里偶尔看见几头牛。这一片草地很长,足有几个公里,我们走得口干舌燥,水壶的水已喝了一半。我问老张还有多远,老张说走了一半。

走完草地,进入密林区,有小路从沟里经过,四周大树参天,藤蔓遍地,又大约走了几公里,听到浅浅的流水声,沿着溪水再走一段,终于看到一排水泥砖瓦房,四周是低矮的林木。不知道这些水泥砖是怎么运进来的,估计是肩背马驮的。

林场里有一些人,都是男人,用衣衫褴褛来形容应该不错,肉色漆黑,头发好像一年都没洗一次。

我们进入场部,才看到几个穿得干净的人,他们正在忙着搞后勤,经过介绍,他们是杨场长、李会计、刘出纳,都是当地人,村子离这里约两公里。

吃饭时杨场长大略地向我介绍林场的基本情况,全场总面积八百亩,种有柑橘四百亩、柿子一百亩、李果二百亩、玉桂一百亩。林场安置十一户贫困户,都是从石山区来的,现在还没有什么收入,平时每家只来一个人进行生产护理,只有在忙季全家才来。林场离乡人民政府驻地十一公里,目前电、路都不通,水源有一个,可以满足饮用水需要。

饭后,场干带我们走山头,看林果护理情况,令我惊讶的是几百亩果树事先都没有开种植坑,只是临时种植上去,虽然成活了,但今后施肥淋水怎么做?如果不按要求开壕沟或鱼鳞坑,肥水无法施放,施放了也保不住,果树只能保命,结不了果,这么高的山,沟里那点水上不了山,也不够。我真的很担忧。我提出了解决方案,回来后也以书面报告形式报告给水果局和扶贫办,但我心里清楚,不知道方案何时才能实施,何时才能实施结束,何时这些农户才真正有收入,才能脱贫。

接下来绝大部分林果场都是如此。水果水果,没有水就没有果,创建一个果园第一要件就是水、路,而且路要求是大路,果场要靠近城市,便于运输和销售,我们却跑到深山老林里去种果,成本比收入还高,想依靠水果来脱贫是不现实的,但也许,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重要。

多年以后,我已经丢了铁饭碗,当我有机会再到两个林果场时,道路通了,走路可以,车子走不了,而那些果树已基本不存在,代之的是玉米等农作物,从现场看,我的方案没有一样实施,不知道是我的悲哀还是农户的悲哀。



巴定林果场是离县城最近的一个果场,那天我和老张、黄师傅一起去,离开县城五个公里再爬一个坡就到,林场水、电、路实现了三通,这是唯一一个实现“三通”的果场,主要是种植板栗、柿子、油茶。农户住房在一条山脊上,房子前后都是很深的山沟,第一次去我们照例是巡山头,看果树,当我们巡到房子后的山沟时,我抬头看见独立的那两间房子墙壁锈迹斑斑,我问黄场长那是什么一回事,黄场长说那是肥料溶解渗漏出来的,我问为什么不及时施放,给它浪费,黄场长说三年的肥料不可能一年放完啊。我非常惊诧,问为什么要一次性买三年的肥料来这里放,黄场长说他也不知道,反正上面拉来我照收,按时间分发给农户就行。巡完山,我让黄场长打开仓库门,一股浓烈的化学气味几乎把我们轰出门,待气味略散,或许也是我们忍住了,进门,两间房子堆满三堆肥料,分别是复合肥、尿素、桐麸,虽然地上用木条垫底,但时间长,天气炎热或者潮湿,化肥融化,水泥地板上满是化肥水,袋子已破烂不堪,可怕的是桐麸,袋子撕裂,老鼠打动,撒满一地,桐麸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热产生自燃,这是非常危险的。我提出了整改意见,在接下来的果场中都是如此,我真正地不明白为什么。



到办公室不久,黄师傅就过来喊出发,我已经准备好,笔记本、笔这两样东西平时下队是不离身的,今天还要带上卷尺,因为我们要去验收玉桂苗。扶贫办请平南一个老板来培育玉桂苗,全县玉桂苗都是这个老板负责提供。苗木验收如果合格就付钱整体移交。

驱车几个公里,划着竹筏过河就到场地,苗木验收需要双方有关人员一起共同进行,但走了十多畦依然不见领导发话,我遂问谁和我一起验苗,领导回头说你随便走走看看吧,我不敢相信,狐疑地站着,领导说你想怎么验就怎么验吧。我无言,默默离开队伍,按照抽样验苗方法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合格率百分之七十八,这样的苗木是不能出圃,更不能整体移交的,除非他们挑选起苗,我们再检验一次,合格才要。我们回到休息棚,老板已经煮好了狗肉,进桌前,我把笔记本递给领导看,低声地陈述我的意见。领导看了看,说,拿出来给我。我拿过笔记本,想另抄一份给领导,领导说就撕下那份得了,不用另抄。我就从本子上撕下递给领导。吃饭到一半时,我发现领导出去,就看了一下,竟然见他掏出那张纸揉成一团,扔进了水塘里,但我不动声色。吃饭很快结束,老板拿来苗木验收合同,领导签完,我不看内容,知道肯定通过的,不想签,领导看得出来,就说,小韦,就是一个程序而已嘛,你对工作认真负责,大家都知道的,苗木有的长得不理想,但天太旱,这是客观原因,也没办法。我顺水推舟说我没有什么意见啊,然后签了。



我丢铁饭碗十多年以来,一直靠开三马维持生活。

2017年底的一个早上,我和922、306把人字梯绑在922的车棚上,出了县城,上龙田村级公路,钻进一条深沟,爬上一个拗口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这里是县核桃高产示范基地,总面积为一百五十亩。

我们的工作是配合县核桃局在一个星期内把基地核桃高接换种完成。黄局长叫我带上两个帮手,我就叫上922和306。

我们在空地上把工具卸下,等待黄局长他们。

大约九点钟,黄局长他们来了,一共三部车,近二十个人,有男有女。局里的以及黄兴、市核桃研究所的张所长等人我认识,其他的没见过。

黄局长之所以叫我和黄兴来,是因为我们两个是果树栽培专业,我曾是黄局长手下,黄兴从事育苗工作多年。黄局长手下八个人中六个是林业专业,他们只知道苗木实生繁殖,不懂嫁接技术,另外两个一个多种经营专业,一个农学专业,对果树嫁接更是一窍不通,只有局长一人是果树栽培专业。

张所长和我打交道几次了,我对他的技术持怀疑态度,这主要有两次,一次是我们去贵州考察学习回来的路上,路边有很多人在卖核桃,我们停下问价,张所长看这袋说好,看那袋也说好,路人招手示意我们别买,可大家不以为然,大部分人买了,有一个还买了五十斤,回到县城吃饭时大家剥开,有空壳的,有烂仁的,股股臭味扑鼻而来,来一起吃饭的核桃育苗老板说这是泡过农药消毒杀虫,播种下地不发芽,黑心的人就挖出来卖,大家都傻了眼;另外一次是去年我们对核桃高接换种,张所长锯树,结果锯口不是裂了就是凹凸不平,我们必须重新锯一次才能嫁接。

由此我认为张所长的技术是有水分的。

人齐后,黄局长走上一处高地说:“我们种植的核桃已经八、九年了,基本上没有开花结果,群众反映比较多,经过我们局调查,我县的核桃良种率大约在百分之二十八左右,市、县领导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决定对这些核桃进行高接换种,切切实实为民办实事,提高农民收入。我们这几天的任务就是完成这片示范基地核桃的高接换种,为月底我市召开核桃高接换种现场会做好准备。今天来到这里的有自治区核桃办技术员,市局技术员,县局技术员,韦工和黄兴两位技术员,以及来帮忙锯树的几位兄弟。希望大家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我们的任务。我们局里的几位同志要多多向其他技术员学习,把你们的业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黄局长说完,张所长也讲了一下,提出一些技术上的要求,并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提问。我说现在是十二月份,正进入隆冬季节,果树休眠,树液不流动,嫁接难以成活,能不能推迟到元月底二月初?黄局长说:“这个问题大家不要考虑,市里要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只要我们按照技术规程完成任务,活与不活是另外一回事。”

听口气,黄局长也很不情愿,但政府下的任务他必须去完成。

领导就是这样,只要他想做就做,今天,为了一个什么现场会不顾客观条件下达不切实际的任务,还美其名曰为民办实事,如果真的是想为民办实事,在发动群众种植的时候就从苗木质量抓起,不要拿劣质苗来给群众种植。给群众造成损失了不但不自省,不道歉,不追究责任,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歌功颂德,真正的把人民当傻子。三十年来,都在重复着一个同样的故事。

“下面由市局小包给大家做嫁接示范,大家要好好看,好好学。”黄局长的话打断了我的胡思乱想。

于是有人架梯子,有人拉横幅,有人拍照,大家忙的不亦乐乎。922和306大概第一次看到这阵势,有点不知所措。

这时,路上来一辆车咔嚓停住,一会,一个瘦个子从车上下来,问这是个什么情况,黄局长大略地说了一下,瘦个子咿咿呀呀的叫,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们是广电局的,正好拍个新闻。又于是,区里的,市里的,县里的,都争先恐后的拿出各种横幅,竟然有九张之多!他们找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摆不同的姿式,做不同的动作,发表了无数慷概激昂的演说,照得了无数的照片,录得了无数的影像。就这么一件简简单单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的事情,一下子就衍生出九个内容,涉及到区、市、县三级多个部门,变成一件大好事,真可谓是各有所获,皆大欢喜啊。他们想的其实都是自己的利益,从没人去想过这些项目失败后农民的损失。

卷尾语

掩卷沉思,觉得很多东西想再说,却说不出来,很多事情想再写,却写不下去,不知道这样的故事还要发生多少,还要发生多久。用潸然泪下来形容此时的自己应该不为过的。
时间:2023-03-22 作者:校园文学网 来源:校园文学网 关注:
日记推荐
  • 随便说一下最近的烦恼吧
  • 我是一名学生,学习中等靠上。但因为某些原因,没有上一所出色的初中,而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初中。
  • 03-31
  • 那些年我在政府里工作
  • 在政府部门工作整整十年,出来后依然与那些工作牵牵扯扯,别人都是高兴地去做,而我却是每做一件心如刀割一件
  • 03-22
  • 口味重
  • 食堂早餐,吃面条自己打味,局长放了很多油辣,自己还说:“吃面没辣椒就好像没有灵魂。”
  • 03-22
  • 惊扰
  • 那天中午从达州前往重庆,正在大竹至邻水高速路段,突遇一阵大雨,顷盆如注,大雾朦胧。
  • 03-22
  • 3月里的晨写
  • 3月里的晨写
  • 今天是3月1日,星期二,农历正月二十九,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充满着知己与友谊。
  • 03-22
  • 面迎晨光,满载而归
  • 7月17号清晨,耀眼的太阳透过玻璃窗直直地照射进客厅,我们就知道新一天的行程任务又要开始了。于是,我们就赶紧起床整理好新的一天所
  • 03-21
  • 扎根群众,深入调研
  • 7月16日,阳光明媚,清风徐徐,“情牵瞭望”社会实践队第二天的调研活动提上日程。
  • 03-21
  • 一分耕耘,十分收获
  •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后勤做饭工作,说到这几顿饭做菜的感受,我真是感慨良多啊!正所谓你不体验过,你就不会真切感受到其中的滋味。
  • 03-21
校园文学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