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校园文学网

食之变

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归根到底一件事,即食。人要生存,就要食,故有“民以食为天”之说。一日三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食之太频繁,能够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无非两种情况:一是缺食;一是美食。缺食是件痛苦的事,但缺食的原因则各有不同。美食是很享受的事,但对于美食的追求则是变化无常的。

1949年的秋天能够给还只有三岁多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和食有关。

秋高气爽,高粱红了,稻穗黄了,爸爸请来地主,确定了开镰及交租的事。

第二天,爸爸请来亲戚朋友,帮忙开镰打谷,地主派蒋管家来监督,妈妈给了我一个小篮子,叫我跟在打谷的房桶后面拾稻穗。春播一粒籽,秋收一把谷,几个月来,人们口朝黄泥背朝天,不就是为了有个好收成吗!因此,一开始,我还很难拾到一株稻穗。太阳越来越烤人,地气越来越蒸人,大人们那黑褐色的脊背上,汗水象蚯蚓一样不断滚落下来。但他们一边劳动,一边说着笑话,哼着山歌,似乎并不觉得难受,而只有丰收的喜悦。倒是蒋管家再也熬不住,回家喝茶去了。我给堂姐端了碗凉开水过去,她则割了一把稻穗塞到我的篮子里。姨表哥解手回来朝我喊道:“小表弟,你是怎么拾的,这里这么几株稻穗都没有看到?”我忙跑过去,他居然将一大把稻穗给了我。这样,没有多久,我的篮子就装满了。

休息时间到了,妈妈和姐姐送来了麦粑和薄荷茶。大路上传来了叮叮当,叮叮当的金属敲打声和“麻糖!麻糖!”的喊叫声。叔叔教我将拾的稻穗拿去换了麻糖,给每人一块。人们一边吃一边夸我稻穗拾的多,他们才吃到了这么甜的麻糖。我也觉得这麻糖特别甜,特别好吃,高兴的不得了。

稻谷收完后,我家堂屋里用苇席围了好大、好高的一屋稻谷。父亲请来蒋管家过斗交租,请来亲戚朋友将租谷给地主送去,最后留给我家的稻谷只装了三米柜,爸爸对妈妈叹息道:“看来明年又要差粮了!”好在年底解放了,第二年初实行了减租退息,接着又实行了土改,分了田地,爸爸妈妈的忧虑并没有变为现实。

1979年底,我有幸参加四川省社科院举办的一个理论讲习班,特将四岁的儿子带到省城去见见世面。到省城后,路过韩包子名食店,便兴冲冲地去排队。轮到我买时,拿出钱包,才慌了神,找不到省粮票。跟售票员说明情况,请求出高价买两个给儿子尝尝鲜。售票员说:“我们这样卖了,工商部门要罚款呀!”我只好跟儿子商量:“爸爸没有带省粮票,买不到,明天再来买好不好?”一向都很听话的儿子,今天或许是确实饿了,或许是还没有吃过韩包子,看到韓包子的肉餡露在外面,油慶慶、香噴噴的,竟然又哭又闹,死活不干,弄的我下不了台。幸好一位成都妹妹过来说:“叔叔,我这里有一斤成都粮票,你就买给弟弟吃吧!”这位成都妹妹的义举真让我感激涕零,终身难忘。每当有人说成都人爱“假打”时,我都要以这个事实加以反驳,加以更正。

21世纪初,我出差成都,请在川大读书的侄孙女吃韩包子。走进韩包子中心店,服务员立即笑容可掬地迎了上来,一边问候,一边倒茶。我点了一笼韩包子,一个蔬菜汤。侄孙女加了份凉拌黄瓜和窝窝头。可她刚吃了一个包子,就不吃了,而只吃窝窝头、蔬菜汤和凉拌黄瓜。我十分诧异地问:“怎么不吃包子呢?這可是有名的老字號、老名牌喲!”侄孙女淡淡地说:“太油了!”

嘿嘿!这年月,人们对肉食似乎都怀有戒心,倒是对粗粮和蔬菜特别有好感,特别有胃口!更为甚者,在我的一个学生群里面,更有只吃蔬菜水果,不吃粮食和肉类的,美其名曰“减脂塑形餐”。据一新加入者说:“刚开始的几天确实很难受,一周之后便习惯了,一月之后身体就真的瘦下来了。”还有一些所谓的养生营销机构,提倡不吃主食和肉类,而只吃蛋白粉、灵芝孢子粉、多种维生素等。难道人类已经进化到了只吃这些工业加工食品或药面面而无需从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自然食物中吸取营养的阶段吗?难道吃这些工业加工食品或药面面真的比从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自然食物中吸取营养更重要?对此,我实在是难以置信!
时间:2023-11-25 作者:校园文学网 来源:校园文学网 关注:
散文推荐
  • 韩外公
  • 韩外公
  • 母亲姓高,我这里出现一个韩外公,大家肯定觉得既奇怪又意外,我就在这里给您细说缘由。
  • 11-25
  • 食之变
  • 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归根到底一件事,即食。人要生存,就要食,故有“民以食为天”之说。
  • 11-25
  • 晨登
  • 被死寂一般可怕的莫名搅扰,碾侧着的尴尬,床板趾高气扬着恫吓不止——莫若来个自虐,去登栖真*
  • 11-20
  • 浮世清欢
  • 浮世清欢
  • 当下的中国,正是一个沸腾的世界,一个火热的年代,一个激情燃烧的国度,这个曾经极度贫困的国家,短短七十年就已进入小康社会。
  • 11-20
  • 秋意凉
  • 昨天下了一场秋雨,带着一丝凉意。它不像春雨那样细细软软,也不像夏雨那样猛烈狂热,更不像冬雨那样冰冷刺骨。
  • 11-20
  • 码人
  • 生造一个词,码人?
  • 11-20
校园文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