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校园文学网

读《道德经》:在喧嚣里寻一份“不争”的清醒

初读《道德经》时,总觉得“道可道,非常道”过于玄奥,仿佛隔着一层朦胧的雾。可随着书页渐翻,那些简短的文字竟像一汪清泉,慢慢漫过心里的浮躁——原来两千多年前的智慧,早已把现代人的焦虑说透。
最触动我的,是“上善若水”四个字。水不争高位,甘愿往低处流,却能滋养万物;它没有固定形状,倒进杯里是杯的模样,汇入江河便成江河的姿态。这多像我们总在追逐“掌控”的人生: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想在竞争里占得先机,可越用力,往往越容易被得失困住。就像工作中为了一个项目争得面红耳赤,事后才发现,懂得让步、协同合作,反而能把事情做得更顺;生活里为了琐事和家人争执,回头想想,包容与退让,才是感情里最柔软的支撑。
“无为而治”也曾让我误解,以为是“什么都不做”。直到后来经历了一段手忙脚乱的日子:想同时做好工作、照顾家人、提升自己,把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结果每件事都做得潦草。这时再翻到“少则得,多则惑”,忽然醒悟:“无为”从不是躺平,而是不做多余的事,不被外界的喧嚣裹挟。就像种一棵树,不必每天拔苗助长,只需按时浇水、静待阳光,它自会顺着天性生长。做人做事也一样,守住自己的节奏,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反而能在“不刻意”中收获意外的从容。
如今再读《道德经》,不再执着于拆解字句的深意,更多是把它当作一份“心灵指南”。每当被浮躁裹挟时,想起“致虚极,守静笃”,便会试着慢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每当为得失烦恼时,念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便会多一份看待世事的坦然。
这本薄薄的书,藏着的从不是高深的道理,而是最朴素的生活智慧:在争名逐利的世界里,守住一份“不争”的清醒;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保留一份“慢下来”的勇气。这份智慧,足以让我们在往后的日子里,多一份笃定,少一份迷茫。
时间:2025-11-12 作者:顾轩榕 来源:校园文学网 关注:
随笔推荐
  • 于心
  • 当别人开始一种习惯时,你要想到的是这种习惯能不能一直坚持。
  • 11-17
  • 好胜不争 低调做人
  •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若能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办事公道,成就事业。
  • 11-04
  • 小节之处不较真
  • 凡事都斤斤计较,只会给人带来烦恼,美事儿反为不美,好事反为不好。
  • 11-04
  • 居功不傲 谦逊处世
  • 一个信徒经常向上帝做祷告,上帝觉得他很诚心,于是就给他一面宝镜,说可以从这面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11-04
校园文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