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又名“促织”,俗称“蛐蛐”,夏秋季节的夜晚鸣叫不停,成为这个季节独有的特征。
秋天庄稼成熟时节,“瞿瞿瞿”的叫声响起来!充斥在田野、小沟里、砖瓦下、草丛中……尤其晚上听起来,格外动听舒服。
蟋蟀的叫声对爱玩的男孩子来说甚是勾魂,这正是捉蟋蟀斗蟋蟀的大好时光。当大人们吃了晚饭,躺在凉椅上休憩的时候,我和二弟小弟拿上手电筒,带上装蟋蟀用的瓶子,一定要记得带一瓶水,一会儿可大有用处。我们出动了,沿着黑漆漆的小路一直走到村外,这条小路是用两侧挖的土夯出来的,路窄,而两侧的沟宽,草又密。这就是我们捕猎的战场。
入秋后草丛已变得有些稀疏,正适合寻找蟋蟀。草丛里传来蟋蟀此起彼伏的叫声,像是在唱着一首美妙的歌曲!待我们靠近时,“瞿瞿”声戛然而止,我们也立刻停住脚步,屏息静气。许是感受不到有危险了,一时“瞿瞿”“瞿瞿瞿”的声音再次响彻四野。
循声寻去,我们弯着腰,踏着猫步,脚下踩着草,蹑手蹑脚地尽量不发出声音,据说蟋蟀叫声越洪亮,斗架越厉害!只见二弟蹲下身子,轻轻拨开草丛,侧耳细听,果然从一处洞穴里传来声音,已由刚才的亮声转至微弱。小弟顺势递过来一瓶水,二弟接过水,灌入。一只威武雄壮的蟋蟀爬出洞口。我们大喜,屏住呼吸,我右手五指并拢成半圆的形状,猛地一捂,岂料它身手不凡,“嗖”地一下跳出包围圈,二弟反应够快,一个转身如武侠的掌法一般,闪电般地用手去盖,整个身子都趴在草地上了。它,在我们七手八脚的围剿下,终于被降服,投入瓶子内,它只得徒劳地在瓶中哀鸣。
捉来的蟋蟀当然是为了斗。但刚捉的蟋蟀必须调养才能上阵。辣椒则是它的开嘴小菜。蟋蟀吃了辣椒,会很兴奋,斗志旺盛,不知道这道理对不对,也许仅仅是孩子们对辣椒作用的一种想象。除了喂辣椒末,时不时用一根俗称“蟋蟀草”的根须逗弄它的牙瓣或胡须,激发起斗志。
一段时间后,我们便邀请小伙伴把各自的蟋蟀拿出来比试。围在装着蟋蟀的大盆里,出神地盯着盆内激战正酣的两只蟋蟀,心情为之激动又紧张,不时传出一片欢呼,为各自的“战士”助威呐喊。有时候弱一些的蟋蟀不战而逃,任我们用蟋蟀草如何逗弄,也不再回头;有时候可以厮杀几十回合。失败者要么逃跑,要么跳出盆子。胜利者则摇动身体,振翅高呼。
弟弟养的最好的蟋蟀之一是一只大黑“将军”,头大有光泽,背宽,声响而浑厚,胡须长而挺,身长体壮,四肢粗壮而有力,前后翅长而大。它从不急于进攻,而且经常有对手被它从盆里扔出来。被誉为我们村的“常胜将军”。不幸的是,有一次打斗后,从盆子里惊出,被在院子里散步的鲁花母鸡吞下。
现在依然还能在村庄、路边、草丛里听到蟋蟀的高歌,却再也见不到捉蟋蟀斗蟋蟀的少年们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