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校园文学网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探析新时代教育的使命担当

摘要:最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体会了其中蕴含的新时代对于教师的时代使命和担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是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氛围的人才是我国教育的方向。
关键字:教育、重要、新时代
    
    尤其是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教育承担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的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的教育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中国的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近期学习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传承,也是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思想指导。
强调新时代教育的使命担当的现实意义
自李大钊等人将马克思传入中国以来,教育家学者们就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的使命及担当。毛主席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教育方面中国化的主要践行者。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所有人都应该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不仅要在学业上有进步,也要在思想上有进步,政治上有进步,全方位的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重点突出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书育人理念,并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并由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努力。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教育,承担着“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宗旨。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环境下,教育的目的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优质人才。
教育是上次建筑的一部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服务于经济基础。教育一定是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资产阶级有他们独特的教育方式,无产阶级也有我们自己的教育方式。无产阶级的教育是为了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典型表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观点也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有独特的使命和担当。
新时代教育使命的具体内容
教育是国家兴盛民族富强的重要途径,对教育的重视,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大计。在每个历史时期,教育都有其不一样的使命,新时代的教育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明确的指出了教育的“九个坚”。教育兴则国家兴,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建设国家的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涵是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代一代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中国梦的实现是靠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是长江后浪的奔涌向前,是一代代人才的前赴后继,才能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使命。
教育什么样的人才?教育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信仰是人类的精神之钙,缺少信仰的人不可能自立自强,缺少信仰的民族不可能自立自强。无论是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都要抓住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加强学子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人群都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教育是培养党的可靠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所以一定要拥护党的领导,才能做到“听党话”、“跟党走”。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学子,这就要教育工作者讲好党的故事、在广大学子之中树立党的光辉形象。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将党的理论体系结合实践生产生活,使得党的理论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厚植学生对于党的情怀与热爱。
坚持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接续传承的国家。我们的文化是经过岁月和时间的洗礼历久弥新,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韵味,每个时代体会都有不一样的感悟。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要更加充分的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象,不仅要让广大学生理解并且根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对外交往上,也要展示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是一个悠悠历史中走过来的五千年文化大国。
新时代的教育要聚焦“为人民服务”。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所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人民满意就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大事。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凝聚民心。教育要将民心凝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上,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的心凝聚在为国为民不懈奋斗上。教育要切合人民的需求,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应有之义。新时代的教育要立足有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下,我国教育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存在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抚平差距,使得个体之间的教育差距缩小是未来教育世界发展的方向。同时,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学校在德育方面培育不充分是新时代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世界发展的角度,新时代的教育,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有世界观大局观。和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共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视给了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大的使命和更艰巨的任务,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不仅是立德,更要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国家发展的百年之大计。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工作,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是一个极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职业,教师受学生喜欢家长爱戴是所有行业中值得羡慕的行业之一。个人的幸福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一同构成的。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教学对象就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教育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作为老师,他的梦想有无限可能,因为他的学生有无限可能,他可以将自己的梦想延续在莘莘学子身上。老师在古代称为“夫子”“先生”可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教育。一个教师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是无价的,知识改变命运,也改变这世界,支撑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在后现代社会中,有一些教师的幸福感发生了转变,原本崇高的幸福感被物欲的所染。这是必须要重视起来的。教师这个行业应该是道德的顶峰,因为教师的使命一方面是教书、另一方面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便是育人,两者缺一不可。
在现代社会的老师,生活日益富足也不能丢弃“师德”“为人师表”。教师是一个让人倍感自豪的职业,不应该被污浊。教师是奉献自己,照料学子。
每一个职业有每一个职业的使命与担当,教师就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担负着人类的未来,注定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行业特征,注定一生平平凡凡、不可能大富大贵。倘若想升官发财,则必然会走向弯路。教师的价值是传播知识、教授经验、授予技能。教育工作者的独特性要时刻刻在教师的思想中,在内心里为自己定下行为准则,不被世俗所扰。这样才能给予学子有益的指导、正确的价值观,而不至于以自己的偏见和行为,误人子弟。
    四、新时代教师的担当
新时代的背景下,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新时代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然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由此而生,高校思政建设尤为重要。学校老师要做好思政教育,担当责任使命,为新时代培养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
新时代教师的工作使命是为党培养时代新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为党培养坚定跟党走、爱党爱国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新时代的教师讲好党史,培养学子对党和人民深沉的热爱,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
新时代教师的担当是遵循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社会主义大环境下。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也是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环境,还要结合我们国家的特色。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需要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我们教育的既定方向,这事关我们教育事业的兴盛与否。
新时代教师的担当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关键。“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宗旨,更应是党领导下教育事业的宗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教育的发展也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优质人才。我们的教育是使得人民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同资本主义教育理念不同的地方。人民是否满意,是衡量教育是否发展得好的一个重要标准。
新时代教师的担当是树立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工作者形象。首先,作为新时代中教育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这是基于历史和实事的总结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是经过历史的考验的,是有蓬勃生命力的一项社会制度,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首先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纠正学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克服学生妄自菲薄的不自信表现,教师自身的文化自信是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传播,从而形成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与学生的内心,外化与学生的行动。
新时代教师的担当体现在师生合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这是新时代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使命,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教师相当于学生的第二人父母,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教师是学生成长引路人,教师需要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信仰是人类精神之钙,是民族精神之钙。这是最考验教师自身的信仰程度。新时代下,教师从事教育事业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定信仰。学生也要自主培养顽强意志,树立坚定信仰,由此,才可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需要党领导下教育工作者的不写努力,同时也需要有关教育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这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家长是对学生的第一堂课,老师和学校是第二堂课,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发挥各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教育事业,培养新时代人才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曹加明.自立立人: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J].中国德育,2022(03):41-43.
[2]张娜.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角色担当[J].中学教学参考,2022(03):67-69.
[3]吴英,喻志安.新时代乡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J].湖南教育(A版),2021(09):32-33.
[4]蔡隆.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9):18-19.
[5]白海燕.思政课教师的新时代担当:铸魂 强课 育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9):94-96.
[6]陈剑.新时代卓越教师的使命担当与成长路径[J].辽宁教育,2021(08):20-22.
[7]王琴.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在落实学校劳动教育中的担当——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21(05):83-84.
[8]朱小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应有姿态:风骨 引领 担当[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5):69-71.
[9]罗雄. 高等学校时代新人培育研究[D].湘潭大学,2020.DOI:10.27426/d.cnki.gxtdu.2020.001993.
[10]吴玉鑫. 新时代青年担当精神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20.DOI:10.27272/d.cnki.gshdu.2020.001719.
[11]尹淑秀.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担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DOI:10.27212/d.cnki.glnsu.2020.001228.
[12]蔡志良,王佳鹭.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J].教学月刊 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Z1):42-45.
[13]郝芳.新时代高校教师在课程育人中的主体担当[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7):23-26.
[14]王军福.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职责和使命的重要论述[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45-48.DOI:10.13899/j.cnki.szptxb.2019.04.008.
[15]何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J].继续教育研究,2019(04):68-73.
[16]黄娟.高校思政教师的新时代担当[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3):110-113.
[17]张毅翔,刘兴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担当[J].思想教育研究,2019(05):6-10.
[18]刘振江.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担当[J].河南教育(高教),2019(05):14-16.
[19]胡涵锦.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有更大的作为和担当[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2):24-31.
[20]刘娟.浅论新时代党校教师应有新担当新作为[J].新西部,2019(05):129+138.
 
 
时间:2023-11-30 作者:南京工程学院张钰书 来源: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关注:
随笔推荐
  • 关于四年
  • 陈峰,你是否还记得我曾说过“我会用生命去守护我们的友谊”?后来,我说“抱歉,我没有做到”,因为,你再也没给我机会了。
  • 12-02
  • 感受自然
  • 懒惰的自己终于起了个早,发现六七点的清晨空气如此清新,在这炎炎夏日里,还能有比这更清爽更惬意的气息吗?
  • 11-26
  • 一些人,一些事
  • 有些伤痕,划在手上,愈合后就成了往事。有些伤痕,划在心上,哪怕划得很轻,也会留驻于心。
  • 11-26
  • 关于阳光生活
  • 关于阳光生活
  • 当阳光撒满全身时,我才体会到‘无私’的含义。
  • 11-26
  • 生命在等待
  • 这一季的秋天总是秋高气爽,很久没有去乡下了,望着车窗外飞速疾驰的田地,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黄色的玉米田铺天盖地
  • 11-26
  • 幸福人生
  • 很久了,已经很久的时间觉得自己很无聊。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想做什么。
  • 11-26
  • 给我一个理由
  • 那一抹浅浅的墨迹,勾勒出时光的痕迹。淡淡墨香,历经岁月的熏染,沾上了些许离殇的味道。
  • 11-26
校园文学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