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西游记宫
六月末,我受邀去北京一所私立中学演讲。因为行程安排较为宽裕,作为南方人的我,第一次去了北戴河游玩。说是游玩北戴河,其实我住在秦皇岛市南戴河海边一个新规划的社区——Seatopia中的酒店。这也是北京周边游的特色。打趣地说,这种度假方式,游客玩的并不是景点,也学不到任何历史文化知识,仅仅是换一个社区住一住、做做梦。社区就是度假小区,里面有海,有免费公车,有书店、有网球场、有影院、有食堂,有小型牧场,也有滑板公园,甚至订住宿附赠的旅拍都不用钱,就可以帮忙修图出片发朋友圈。在这里,各种家庭游玩方式齐备,宠物乐园也很友好。特辟的放松空间,因为能够细微捕捉到城市年轻人内心的需求,让超级城市中生活压力很大的他们换一个氛围缓一缓心情,居然大受欢迎,成为有名的地产奇迹。如今,第一批投资客已经赚到钱,大量楼盘还在兴建中。大部分投资此地民宿的业主都是北京的投资客,来消费的也是京津冀车牌的车主们。像我这样特地从上海坐8个小时火车去暂住的人,反而是极少数。
我跟北京的朋友说,我去北戴河玩耍,他们都很不屑,以为我去了阿那亚。然后又说,“其实还蛮好玩的,虽然真要看海还不如去威海”。我去阿那亚闲逛时,刚好是戏剧节,沙滩上搭了许多时髦的戏剧装置。看小红书App上正实时更新播送社区里出现的影视明星,仿佛一场可以近观的真人秀。Seatopia与因“孤独图书馆”在社交媒介爆红的阿那亚社区,是相似的运作类型,虽然远不如半小时车程外的阿那亚社区有名,卖点也不多,但帆船比赛算一项。有意思的是,我沿着社区边界一路慢走,居然还发现了绿幕般的高墙,阻隔着社区内外。这让我想到了著名电影《楚门的世界》。一切都那么友好,又那么虚幻。沉浸式地体验生活的甜美,将严峻和真实的劳作抛诸脑后,冷不防就会出现一个新品牌广告植入……或许就是当代旅行的新意义。美其名曰“放松”,在放松中又有一些自欺欺人的意味。就连反讽,都像是真人秀剧本中设计好的桥段。
其实走出这些文旅社区的围墙,就能看到秦皇岛市的原貌,看到大锅炖煮海鲜的店招与老派的农家乐。同一片天空、同一片海,却能打造出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范式。一路上,我遇到了很健谈的司机,他愿意在阿那亚门口等我逛完再送我回酒店,看起来是个不怎么赶时间也不怎么卷的好心人。他甚至顺路开到了一条他自己很喜欢的公路,说路旁的树很好看。他还批评炒地皮的商人把秦皇岛真正的景点都搞偏了。我处在对他将信将疑的不信任中,总觉得他要骗我钱,可他又没多收我钱,总觉得人生地不熟绕路是危险的,又突然觉得这条马路可真像上海复兴岛啊,巨大的树和无人的道路,果真还是不错的免费景观。凝望窗外的一个刹那,我晃眼间看到了唐僧和徒弟四人的雕像,不知是不是作为西游迷的我产生了幻觉。本想问问司机,看他正沉浸在自己心中的家乡景观设计中滔滔不绝,不忍心打断。
回到酒店,我就开始搜索那处马路中央的雕像到底是什么。居然被我搜到了。我所见到的,是已经不复存在的秦皇岛西游记宫。1990年,西游记宫投入建造。1991年6月开张迎客,最辉煌的时候,10块钱一张的门票,日营业额高达20万元。西游记宫也因此成为秦皇岛最著名的旅游景点。甚至南戴河商业旅游的开端,就是从西游记宫带起的。趁着电视剧《西游记》的热播,西游记宫为《西游记》的观众打造了实地的乐园。就连置景团队也是《西游记》剧组的设计团队参与规划。很多80后评论回忆,当时西游记宫的声光电设计为许多孩童留下了恐怖心理阴影,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了特效的逼真。好景不长,几年后,由于生态游等新的旅行要素迭代等,西游记宫走向没落,如今仅留下了这样一座雕像。
所以,我没有产生幻觉,我只是路过了“时代的眼泪”。谁能想到,从西游记宫到阿那亚,正是20年来中国旅游文化的变迁缩影。
时间:2023-10-05 作者:校园文学网 来源:校园文学网 关注:
随笔推荐
- 唯有香山依旧
- 在北京的所有公园里,我对香山公园情有独钟。当年从北大荒回家探亲,哪怕时间再短,我必会呼朋引伴,去一趟香山公园。
- 10-05
- 消失的西游记宫
- 六月末,我受邀去北京一所私立中学演讲。因为行程安排较为宽裕,作为南方人的我,第一次去了北戴河游玩。
- 10-05
- 夏夜的美丽
- “轻罗小扇扑流萤”,曾几何时,夏天的标配除了冰棍、西瓜、蒲扇、池塘,还有萤火虫,而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萤火虫几乎绝迹。
- 10-05
- 大榕树
-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村落的地方,几乎都有榕树。一棵大榕树,就像是一个村庄的图腾。
- 10-05
- 东北虎的边界
- 中国成语、俗语中,与老虎有关的还真是不少,比如“如虎添翼”“为虎作伥”“虎口拔牙”,比如“初生牛犊不怕虎”“老虎屁股摸不得”“
- 10-05
- 雨中的白头格
- 厚厚的雨云压在头顶,似乎一抬手,雨就要落下来。对面山上的云是粉状的,青白相间,风一吹,云就往山上跑。
- 10-05
- 忆恩师
-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上海师大毕业后留校,担任一份教育杂志的编辑。记得是1987年的一天,编辑部新来了一位翻译朱碧恒老师。
- 10-05
- 草原上的“那达慕”
- 盛夏时节,我来到广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观看东乌珠穆沁旗的“那达慕”大会。
-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