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香山依旧
一
在北京的所有公园里,我对香山公园情有独钟。当年从北大荒回家探亲,哪怕时间再短,我必会呼朋引伴,去一趟香山公园。到后来两个小孙子回北京看望我和老伴,他们问我该去哪里玩?我首推香山公园。
原来,两个小孙子几乎每年暑假都会回北京,一回北京,我就带他们去香山公园。公园门口有块杏黄色的木牌,上刻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香山公园”四个大字,我让他们站在木牌前,合影留念。时间一长,这成为他们北京之行的一个“固定节目”,只要去香山公园,两个小孙子就会穿过门前的广场,径直跑到那块木牌前,等着我给他们照相。
第一次去香山公园时,老大三岁半,老二一岁半。纵然他们伸长脖子、挺直腰板、踮起脚尖,脑袋尚碰不到木牌的底边。流年似水,日子伴随孩童不断长大,他们一年年长高,脑袋能碰到木牌了。这块木牌连同整个香山公园,成为两个小孙子成长的参照,也成为我和老伴变老的见证。
记得那年带他们去香山公园,当时老大五岁多,老二三岁多,途中忽然下起蒙蒙细雨,我们跑到松林餐厅后门的檐下避雨。无事可做,我便教他们绕口令和老北京的童谣,他们学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和“奔儿头奔儿头,下雨不愁,你有大草帽,我有大奔儿头”,还要学新的。正巧,我看见一个人坐在大门前的门墩儿上,就教他们“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雨停了,我们继续爬山,向“鬼见愁”进发。两个小孙子一边爬山,一边高喊刚刚学的童谣:“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旁边爬山的游客听了,大笑起来。有人故意逗他们:“哭着喊着要媳妇儿干吗呀?”他们不理会,反倒来了情绪,亮开嗓门儿,一遍遍喊着,清脆的声音在通往“鬼见愁”那苍老的山路上回荡……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八年过去了,现在老大十三岁多,老二十一岁多,唯有香山依旧。
仔细想想,他们上次去香山公园,还是四年前的暑假。进公园前,他们照例站在木牌前,看看自己已经到木牌的什么位置。老大与“公”字平齐,老二也长高不少,两人兴奋地叫起来。我对他们说:“你们还会长高的,明年老大要超过‘公’字了!”
明年还未到来,这一年的年底,新冠疫情就暴发了,蔓延全世界。两个小孙子再回北京,已经是2023年的暑假。由于中美尚未直航,他们绕道欧洲,在巴黎转机,乘坐国航的航班抵京,历时三十六个小时,真是漫长的旅程。
没想到迎接他们的,是连续几天四十摄氏度的高温,去香山公园的计划只得一推再推。此前,由于机票难买,他们回北京的日期无奈延迟,相应地,在北京停留的时间也缩短至两周;短促的两周,在酷热中显得越发紧张。相聚的日子再长,也比漫长分别的日子短,何况这次相聚的日子更短,短得如一声叹息。很遗憾,他们没时间去香山公园,那块木牌空等了四年,无法见证他们身高的变化。
在机场告别时,和老大拥抱,他伏在我耳边轻轻说:“爷爷,我现在就开始想你了!”老大比老二高很多,已经超过一米八了,当他站在木牌前,会不会长到香山的“山”上了?
两个小孙子离开北京后,我一个人去了香山公园,站在公园大门的台阶下望着木牌,望了好久。
时间:2023-10-05 作者:校园文学网 来源:校园文学网 关注:
随笔推荐
- 沣河蝶变
- 今年五一,是疫情全面解封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大家都想着出去转转,我却不想凑热闹。
- 10-05
- 唯有香山依旧
- 在北京的所有公园里,我对香山公园情有独钟。当年从北大荒回家探亲,哪怕时间再短,我必会呼朋引伴,去一趟香山公园。
- 10-05
- 消失的西游记宫
- 六月末,我受邀去北京一所私立中学演讲。因为行程安排较为宽裕,作为南方人的我,第一次去了北戴河游玩。
- 10-05
- 夏夜的美丽
- “轻罗小扇扑流萤”,曾几何时,夏天的标配除了冰棍、西瓜、蒲扇、池塘,还有萤火虫,而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萤火虫几乎绝迹。
- 10-05
- 大榕树
-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村落的地方,几乎都有榕树。一棵大榕树,就像是一个村庄的图腾。
- 10-05
- 东北虎的边界
- 中国成语、俗语中,与老虎有关的还真是不少,比如“如虎添翼”“为虎作伥”“虎口拔牙”,比如“初生牛犊不怕虎”“老虎屁股摸不得”“
- 10-05
- 雨中的白头格
- 厚厚的雨云压在头顶,似乎一抬手,雨就要落下来。对面山上的云是粉状的,青白相间,风一吹,云就往山上跑。
- 10-05
- 忆恩师
-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上海师大毕业后留校,担任一份教育杂志的编辑。记得是1987年的一天,编辑部新来了一位翻译朱碧恒老师。
-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