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香山依旧
二
香山公园的大门前有个宽敞的广场,广场入口处有条小溪,溪上有座小石桥。小溪里流淌的,是山上的泉水;小石桥是老物件,破旧而沧桑,但游客只顾着进公园,路过小石桥时步履匆匆,并没有把它放在眼里。
那年,就是在这座小石桥上,有个小贩挎着竹篮,卖“子儿莲蓬”。
“子儿莲蓬”就是嫩莲蓬,如今人们不这么说了。过去的夏天,在什刹海常见小贩卖子儿莲蓬,还有唱十不闲小曲儿的这样唱:“六月三伏好热天,什刹海前正赏莲。男男女女人不断,听完大鼓书,再听十不闲。逛河沿,果子摊儿全,西瓜香瓜杠口甜。冰儿镇的酸梅汤,打冰盏儿卖,了把子儿莲蓬,转回家园。”
唱词里不是“买”把子儿莲蓬,而是“了”,只有真正的老北京人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那种北京味儿。这是卖子儿莲蓬的小贩招呼顾客时说的话,如果是卖酸梅汤的小贩,招呼顾客时他会说:“闹一碗您尝尝!”一个“闹”字,一个“了”字,如果互换位置,就没有那个味儿了;如果都换成“买”,就更没有那个味儿了。这两个老北京人自创的表述,虽然用的是再普通不过的字,却尽显老北京的市井风情和老北京人的直率性格,当然,还有老北京话的语言特色。
记得一年老大回北京,我带他去香山公园玩。就是在这座小石桥上,小贩竹篮里的子儿莲蓬让他倍感新奇,他站在那里瞧了半天,没动窝儿。
老大没见过这玩意儿,莲蓬上那一个个像小和尚受戒时头上点的小包包究竟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子儿莲蓬,荷花开过,有的长藕,有的结莲蓬,藕长在水下面,莲蓬结在水上面;开红花的结莲蓬多而藕质差,开白花的结莲蓬少而藕质好,这就叫“红花莲子白花藕”。莲蓬上的一个个小孔里有莲子,能吃。
“能吃”二字吸引了他,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吃了。老大想尝尝这子儿莲蓬究竟是什么味道。
我给他买了一个子儿莲蓬,他迫不及待上手就要剥,我说:“别急,你先拿着,我给你照张相,留个纪念。”对老大来说,照相已经没有细观子儿莲蓬的真容、再尝尝它的味道重要。
还没进香山公园,他就把莲子一个个剥出来了。可惜这莲蓬比子儿莲蓬还要子儿莲蓬——没成熟,就让小贩早早拿来售卖。里面的莲子瘪塌塌的,一点儿都不好吃,还带着少许苦涩。
老大有些失望。
我对他说:“这莲蓬没成熟,成熟莲蓬里的莲子都是白白胖胖的,有股子清香,用它煮八宝粥,味道特别好。”他瞪大眼睛看看我,又看看手里的子儿莲蓬,似信非信。
百闻不如一尝,我给他买了一罐八宝粥,捞出粥里的莲子,让他尝尝。他说:“味道不错,挺新奇的。”算是弥补了之前的缺憾。
今年暑假老大回北京,我又对他讲起那年在香山公园的小石桥上买子儿莲蓬的事,他说还记得,只是今年没时间去了。
一个人去香山公园那天,我在路过小石桥时特别留意了一下,没有卖子儿莲蓬的。或许两个小孙子来了,卖子儿莲蓬的就来了。这么一想,忍不住自己笑自己……
时间:2023-10-05 作者:校园文学网 来源:校园文学网 关注:
随笔推荐
- 沣河蝶变
- 今年五一,是疫情全面解封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大家都想着出去转转,我却不想凑热闹。
- 10-05
- 唯有香山依旧
- 在北京的所有公园里,我对香山公园情有独钟。当年从北大荒回家探亲,哪怕时间再短,我必会呼朋引伴,去一趟香山公园。
- 10-05
- 消失的西游记宫
- 六月末,我受邀去北京一所私立中学演讲。因为行程安排较为宽裕,作为南方人的我,第一次去了北戴河游玩。
- 10-05
- 夏夜的美丽
- “轻罗小扇扑流萤”,曾几何时,夏天的标配除了冰棍、西瓜、蒲扇、池塘,还有萤火虫,而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萤火虫几乎绝迹。
- 10-05
- 大榕树
-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村落的地方,几乎都有榕树。一棵大榕树,就像是一个村庄的图腾。
- 10-05
- 东北虎的边界
- 中国成语、俗语中,与老虎有关的还真是不少,比如“如虎添翼”“为虎作伥”“虎口拔牙”,比如“初生牛犊不怕虎”“老虎屁股摸不得”“
- 10-05
- 雨中的白头格
- 厚厚的雨云压在头顶,似乎一抬手,雨就要落下来。对面山上的云是粉状的,青白相间,风一吹,云就往山上跑。
- 10-05
- 忆恩师
-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上海师大毕业后留校,担任一份教育杂志的编辑。记得是1987年的一天,编辑部新来了一位翻译朱碧恒老师。
-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