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台上的烟火气
老家的老灶台在厨房的最里面,是用泥土和砖块砌成的,灶台表面抹着一层光滑的水泥,已经有些发黄,却被妈妈擦得一尘不染。灶台有两个灶眼,左边的大灶眼用来煮面条、蒸包子,右边的小灶眼用来炒菜、熬粥,灶膛里堆着柴火,每次做饭的时候,整个厨房都弥漫着柴火的香味和饭菜的香气,那是家的味道。
我小时候总爱帮妈妈烧火,蹲在灶膛边,把柴火一根根放进灶膛里,看着火苗 “噼啪” 地跳动,把我的脸映得通红。“小心点,别烫到手!” 妈妈站在灶台边,手里拿着锅铲,不停地翻炒着锅里的青菜,青菜的香味混着柴火的味道,一下子就勾出了我的馋虫。有时候柴火太湿,烧不起来,会冒出浓浓的烟,把我呛得直咳嗽,妈妈就会走过来,帮我把柴火重新摆好,“要把干柴放在下面,湿柴放在上面,这样才能烧得旺。” 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渐渐学会了烧火,每次看到火苗旺旺的,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
老灶台上总放着一个黑色的铁锅,那是妈妈用来煮面条的。每天早上,妈妈都会早早起来,在铁锅里煮上一锅面条,再打上两个荷包蛋,“快吃,吃完上学别迟到。” 我坐在灶台边的小板凳上,捧着碗,吸溜着面条,荷包蛋的蛋黄流出来,裹在面条上,香得让人忍不住多吃几口。冬天的时候,灶台边特别暖和,我会把冻得通红的手放在灶膛边烤火,妈妈会把刚蒸好的包子放在我手里,“暖暖手,再吃。” 包子的热气裹着手心,暖得让人心里发颤。
过年的时候,老灶台是最忙的。妈妈会在灶台上蒸馒头、炸丸子、煮肉,整个厨房都飘着香味。爸爸会帮着妈妈烧火,我则在旁边帮忙递东西,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蒸好的馒头白白胖胖的,咬一口,带着淡淡的麦香;炸好的丸子金黄金黄的,外酥里嫩;煮好的肉软烂入味,满屋子都是肉香。邻居们会互相串门,分享各自做的年货,老灶台上的烟火气,也飘到了邻居家的院子里。
后来家里盖了新房,装了燃气灶,老灶台就很少用了,却一直留在厨房里,妈妈说:“这老灶台陪了我几十年,有感情了,舍不得拆。” 有时候妈妈还会用老灶台煮一次面条,柴火的香味和饭菜的香气,还是和小时候一样,一下子就能把我拉回过去的时光。老灶台上的烟火气,藏着妈妈的爱,藏着家的温暖,不管家里的条件变得多好,那份烟火气,永远是我心里最珍贵的记忆。
时间:2025-09-04 作者:校园文学网 来源:校园文学网 关注:
散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