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琐忆
而今已过半百,每每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虽说生活苦了点,但绝对充满着快乐,这种快乐是今天的孩子们无法品味的。
春天里,万物复苏,村外的麦田一片油绿。那时,故乡的村落很小,像核桃仁一样的左邻右舍一家挨着一家。所以,麦田地尤其显得是那样的宽广,一眼望不到边。特别是下了一场春雨后,麦苗喝足了水,便使劲吐出了绿,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都是绿,仿佛一块又一块绿地毯。这时,村里的一大帮孩子,便不顾大人们的训斥,甚至冒着挨打的风险,偷偷跑出家门,三五成群疯一般地跑向麦田地,或摔跤,或追逐,玩的最多的还是“打仗”。
说起玩“打仗”的游戏,还是由于看电影的缘故。记得儿时的电影,大多是战争片,所以玩“打仗”成为了儿时的一种主要游戏。
那时,虽然年少不懂世事,但要是让谁演敌人,那是十个人有十个不愿意。不过,伙伴们还是有办法的。首先由两个年龄稍大的牵头,然后由他们两个伸“石头、剪子、布”决定敌我双方。头领选好后,剩余的人两个一组,也是伸“石头、剪子、布”决定各自的归属。分好队伍后,两队人马由各自的头领率领,在麦田地里,或就地埋伏,或匍匐前进,或卧倒射击,或冲锋拼杀,使用的武器无非是一些干树枝、土坷垃等。拼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流血受伤”等情况,但大家谁也不肯告诉给大人。因事前都互相承诺,要是被打疼,不许哭,不许闹。谁若是哭鼻子告诉大人,以后就不会给谁玩。“都不给玩”是最大的纪律,大伙儿也最怕这条纪律。所以即便是受了伤,绝不敢回家说的。但是,受伤之事是瞒不过母亲的眼睛的。每次母亲都会很生气,问我是谁打的,且还要去找人家。想想找人家的后果,我自是哭闹着不许母亲去。自然受伤后都会在我的哭闹中、母亲的疼骂中不了了之。
夏天到,气温升高,中午时分,整个天好像下了火。风呢?被热气炙烤的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树梢一动不动,那些平时爱“咯咯”叫唤的鸡婆婆们,一下子变得老实起来,在树荫下或墙根处,“扑扑拉拉”地一边打着翅膀,一边张着嘴奋力地吸允着那一丝丝从土窝里散发出来的潮湿的气息。鸭呀、鹅呀,早早的跑到水塘里,无论你怎么呼唤,它们始终不肯上岸。所以夏天在水里,时常能捡到鸭蛋、鹅蛋的。看家狗,则很乖巧的蜷缩在树荫处,“哈嗒哈嗒”地抽动着长舌,口水流出好长,不时还“吧砸吧砸”的,即便是见了生人,也懒得叫唤一声。
那个年代还没有通上电,更不用说空调、电扇之类的。面对热气腾腾的三伏天,老乡自有一套消暑的办法。村头池塘边,街尾大树下,无疑成为了大人们消暑的最佳场所。看吧!各位叔叔大爷们,或带一个马扎,或干脆席地而坐,有的披件上衣,有的光着黑哟哟的脊背。此时,说论最多的是一些古戏,像什么刘公案、包公案、三侠五义,等等。有时候,大伙听腻了,也说一些荤段子,比如听东家新婚夜的事,西家被媳妇踹下床了的事,等等。说到精彩处,准是一阵“哈哈”大笑。而荤段子的主家呢?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嘿嘿”跟着大伙笑,有时也会走向前捶那人几拳头,但绝不会红脸(生气)的。
小孩子呢?水塘里成为了他们的天堂。晌午后,水塘里热闹起来。有年龄小的,还有稍大的,全不顾岸边的人,脱的光净净的,扑通跳进水里。胆小的在浅水区,互相打起水仗。胆大的自然去深水区。因为,在深水区能进行游泳比赛。比赛最多的是扎猛子,即在水下看谁能憋气最长、游的距离最远。那时候,有一邻居小丫头,常常坐在岸边看我们戏水玩耍。胆小的小丫头,只要是一看见我们一个猛子扎到水下,不见了踪影,她总会哭喊着:“淹死啦,淹死啦。”大伙儿也很调皮,每次见到小丫头,总会让她哭喊几声,而后再露出水面,并大声回喊几声:“在这儿,在这儿。”小丫头见到后,又是一次破涕而笑。她的破涕之笑的模样,深深印在了脑海里。
要是谈起童年最幸福的时节,当属那时的秋天。秋天里,各种庄稼均已成熟,五颜六色的农作物妆点了整个村落。红红的高粱,黄黄的谷子、玉米、豆子,红彤彤的辣椒,深紫色的茄子,等等。给清一灰土色的村落添上了多彩的一笔,若从高空看,定是一幅绝美的图画。
到了收获季节,笑声挂满了人们赤红的脸庞,也填满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大人们忙着抢收,没有闲工夫管教孩子。于是,小伙伴们像似出笼的鸟、撒绳的羊一样,满处跑的都是。当然绝不是无目的地玩跑。面对成熟的各种农作物,大伙儿便聚集到一起,密谋要弄些“小吃”,那些年的“小吃”,最美的莫过于烧红薯。烧红薯是有讲究的,首先要“偷”来红薯。“偷”红薯可不是一件轻活,是需要胆大心细,通力合作。先选派胆大的去“偷”,胆小的放哨看着看红薯的老爷爷。发现他来,及时打掩护。还别说,成功率还是很高的。每次事后,我们准会骄傲一阵子。多年后才明白,那时的高成功率源自于看红薯的老爷爷只是装作没看见。大家明白后,不禁一阵吁叹,唉!年少时的如此骄傲原来是基于大人们善心的!
有了红薯,烧红薯自不在话下。大伙儿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挖坑,一组负责拾干柴。挖土坑可是一件技术活,挖大了红薯放不住,挖小了烧不匀。这技术活自是有年龄稍大的孩子来挖。土坑挖好后,把“偷”来的红薯并排摆在土坑上沿,上面再加些干土坷垃。下面生火,火烧约莫十来分钟,把红薯往火堆里一放,而后把上面烤干的土坷垃往土坑里一推,上面再埋上些烧干的土,算是大功告成。大伙儿跑去疯玩一番,回来扒开红薯坑,取出来,一人一块,吃的是那个香呀!是今天无法品味的!
吃完后回到家,挨母亲训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脸上、手上全是黑乎乎的。
冬天呢?呼呼的北风能把人吹倒,地里的活也少了,繁杂的空气似乎凝固了,生产队的牛屋成了人们最想去的场所。那时的牛屋堆满了麦秸,每当吃过晚饭后,大人、小孩挤满了牛屋,都是一屁股坐在麦秸上,围着火盆,大人们点起旱烟,“叭嗒叭嗒”抽起来,一屋子闪亮起点点星光。抽着烟,天南海北胡侃着,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吹嘘的,大伙儿听得有滋有味,小孩子则躺在大人身边,在这个侃笑声声中进入了梦乡。临散时,有的被叫醒,揉着双眼,迷迷糊糊地跟着大人回家去。有的叫不醒,大人便背着回家。我有时则装不醒,美美的趴在父亲的背上,暖暖的感觉真好。那种温暖早已被藏进记忆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童年随着流失的岁月渐行渐远。但每次忆起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总是令我回味无穷,无穷……
时间:2023-06-06 作者:校园文学网 来源:校园文学网 关注:
随笔推荐
- 牛
- 小时候家里养过一头老牛,它很能吃,却总是瘦骨嶙峋的样子。后来老牛肚子慢慢大了起来,母亲说老牛是怀了孩子,每次给它拌草料的时候
- 06-06
- 童年琐忆
- 而今已过半百,每每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虽说生活苦了点,但绝对充满着快乐,这种快乐是今天的孩子们无法品味的。
- 06-06
- 置身事外,定心世外
- 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格非曾在《春尽江南》一书中阐明一个道理,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说话,但很少有人听见别人说了什么。
- 06-06
- 你从画中来
- 一痕淡墨,勾勒一脉山水;一笔丹青,晕染一城画意。
- 06-06
-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会爬树
-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小学开设了“爬树课”。钱塘区教育局表示,“爬树课”将在全区推广,未来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会爬树。
- 06-06
- 荠菜里的暖
- 滴零零………滴零零……手机铃声骤然响起。娘家三哥打来电话,说最近几天要来县城办点事情,顺便来我家看看,到时候会给我捎来一兜荠荠
- 06-06
- 师生谊
- 他是我的第一任学生,三十年的时光流水般缓缓逝去,而他就站在时光的岸边,微笑着,龇牙眯眼式的样貌看着我。
- 05-31
- 小镇故事
- 与往年不同,鲁北的街面上满是红彤彤的,还未到国庆的日子,各家店铺前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舒展,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祥和与喜庆。
- 05-31